堂:最近契版上有增加「台中大專教育營團契」連結(推測是粉紅人放的),因此PO文者以此篇文章作為響應,原先此文被刊載於1990年為紀念台中大專30週年、中興團契30週年、CCMA 19週年、PSF 24週年,大專中心於1992年付梓的特刊中的一篇。

 

 

狂瀾後出現的彩虹─陳長宏,中興夜契

      每一位人、每一件事、每一物的開始,總是來之不易。除了要繼承傳統的遺產外,還必須兼顧所處的現實環境,甚至於設想將來可能會面臨的種種突發事件與問題。

先天的缺陷,使志向成泡影

      台東縣延平教會白光勝傳道,從小就渴望將來能夠當老師,為人師表。小時後努力用功,考上了師專。可是,在一星期後,不得不離開學校。其原因:患小兒麻痺。沒有學校後,進入了私立的台東商業學校,大部分原住民對於數字觀念不好,平時做農事,手指都比一般人更粗壯。在學校時,有一位充滿愛心的老師常常照顧白光勝並鼓勵他上進。在這時期,他學會了珠算,商業簿記,心想畢業後能在鄉公所為鄉民服務。在特別體檢時,醫生對他說:「你不合格。」他問醫生說:「為什麼?」醫生回答說:「你有小兒麻痺。」經歷了這兩次打擊之後,他恨父母為什麼要讓他讀書?心中苦不堪言!社會為什麼要拒絕他這樣的人呢?他真是無法想像他的未來!

      日復一日地過去,內心的痛苦依舊不能釋放。有一天閱讀到創世紀亞伯拉罕憑著單純的信心,將愛子以撒現為燔祭。白光勝為此感動不已。上帝啊!你真是鑒察人內心的神阿!平凡的人,只是注重人的外表,以貌取人。這期間,愛他的母親鼓勵他繼續求學,於是他進入了關渡基督書院。神預備了這條路,也許是慈愛的母親多年來為他付出的禱告祈求和暗中流了多少的慈母淚。

 

跌倒再起來,不畏艱難

      由於打擊和挫折的來臨,使白光勝認為人都是一樣的,只會用不同的眼光來看他。以致於在學校一心一意的只想專心在課業上,不願與其他同學相處。漸漸地,他發現在基督的愛裡,是那樣真誠而信實,友愛之情感動了他多年來創傷的靈。使他也學會了從內心深處去愛週遭的每一個人。感謝神,因為這愛是從神而來。

      神的恩典,是白白的賞賜,且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白光勝的肯定自己,對同學貸之以愛、真誠。那時一位平地的女同學看到他是如此的肯上進、努力,對人、對事的態度認真,不需偽造假,深深打動她的芳心,決定這輩子跟他同甘共苦的走完信仰的道路。這位姊妹也就是現在的李麗雪師母。神的意念以及預備,並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想像的!

      在台北,白光勝又到了航空公司應徵職員,那時面談的經理,對於白光勝的英、日語之對答如流,表示欣賞馬上請他即日可來上班。當他起身答謝返身要回去時,經理問他:「你的腳,怎麼了?」他回答說:「從小患有小兒麻痺。」經理對他說:「你回去等候通知,再來上班。」到如今那一份通知,尚未收到呢!白光勝只好回家幫忙農事。

 

神的選召,開啟另一扇門

      經過長久的禱告,神呼召白光勝,讓他對福音事工產生負擔。進入台南神學院研究所的白光勝,面對南神的閩南語教學,對他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令人興奮的是他又再次飽嚐同學之情和友誼之愛,幫助他渡過了研究所的歲月。

      回到家鄉的白光勝傳道,在延平教會從事傳道與牧會的工作。在台東基督教的傳道人是不受重視的,為了教會的事,他必須往來於政府機關交涉,常面臨的是政府機關的行政人員要求他回去找一位可以當代表的出面講話。而這些行政人員常是被動的、不願管事的。白光勝傳道為此感到難過,牧師、傳道難道就不能出面爭取交涉嗎?要為鄉民爭取福利,只有競選鄉民代表,以傳道和鄉代的雙重身分,把福音傳給鄉民、把愛給鄉民。原住民缺乏的常識、知識、法律問題、契約疑問等等,白光勝傳道總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指導、關懷鄉民。貧苦的孤兒、寡母的生活問題,白光勝傳道義務地為他們向家扶中心,申請福利金補助生活費。

      台灣原住民的居住地區,光復以後劃為「保留地」,即全部公用,開墾者僅有地上使用權而已。且均屬於政府保護的範圍。在文明社會衝擊的壓力下,山地經濟體系崩潰,使得原住民均被文明社會的洪流淹沒,山地青年已淪為台灣社會的「邊緣人」,成為文明人典型剝削的行業;山地少女更淪為台灣社會的「畸零人」,成為文明人玩弄的個體和享樂的工具(註一)。

 

為家鄉同胞突破心中的陰影

      真實的從事福音工作與關懷鄉民,白光勝傳道親身體驗認識到「山地保留地」內的心酸。長久以來,原住民尚未掙脫長期被統治的「心鎖」,原住民的「民意」代表時常罔顧「民意」。使得原住民沒有正常的管道來表達意願,反而絕大多數的原住民生活在自卑、安分認命的畏縮陰影下,成為被擺佈馴服的羔羊裹足不前,只求在這塊土地上平靜的過日子。非但未能享受應有的尊重、權益的保障,公平合理的待遇,反而飽受歧視、偏見、欺壓與剝削,不爭社會正義的伸張,只求萎縮盲從,卻甘願忍受一連串的屈辱和哀愁,在「山地保留地」內陷入生存的掙扎和生活的痛苦。

 

教育營的產生

      白光勝傳道看到家鄉同胞,始終無法掙脫文明社會夾縫裡「邊緣人」的陰影,矛盾的游走於都市與家鄉之間。下一代長期缺乏父母的照顧,無心於課業,製造更多的青少年問題。教育是百年大業。在這個沒有很好的教育環境下,社會又是那麼的不健全。如果,沒有很好的教育,原住民的下一代必重蹈上一代的後塵。三年前白光勝傳道開始為社區的國小、國中生義務輔導課業,每天清晨六點,孩子們先到教會聚集集合唸書;下午放學,再回到教會做功課;晚上,借鄉公所的圖書館作為輔導場所。他的愛鄉愛民精神,感召了一些平地大專生、研究生,於寒暑假義務前往支援。這就是延平鄉教育營的由來。由參加過延平鄉教育營的學生們,於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四日在台中正式成立學生教育營。

      學生教育營透過真實體驗不同的生活,延伸我們的觸角,伸出友誼之臂給予布農人,使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與茁壯地成長。帶著教學相長的心態去服事布農人,以達教育自己和教育別人,在基督裡信仰共同成長。

 

不是激情,而是真情流露

      校園裡的社團,常在一個地區服務二、三年後再轉到其他地方服務。然而,帶來地方上很多衍生的問題。眼前帶來短暫的歡愉、感激,可是當激情過後,煙消雲散的的空虛,無非是筆墨可盡的痛楚。如果,再帶著異樣的眼光去服務與關懷,加上強勢的熱鬧、觀光、施捨與憐憫的心態去工作,反而對他們沒有幫助,將會帶來無窮盡的破壞與問題!這是沒有助益的。真實的生命與愛心活不出來,卻將理想建築在一廂情願的深淵裡,不問對方是否接受。在現實的環境中生活是否能得著改善;生命能否得著應有的尊嚴;當海市蜃樓與空中樓閣的幻想消失時,其悽涼是可想而知;並不是到山地巡視做秀,陪著原住民在公開場合,吃些山地食物,跳些山地舞,唱兩句山地歌,匆匆忙忙跑來跑去。讓原住民知道,有一群有愛心的大專生不忘山地,從旁協助觀照原住民,使原住民心存感激。然而,視「山地保留地」內充滿著為生存掙扎、低收入、酗酒、童工、雛妓、雜業等各種難以解的的山地問題置之不理、不管與不顧。

 

大專學生的全力支持

     我們是一群年輕、可愛的學生,本著信仰耶穌基督的信仰告白,切切實實地操作,歷練我們的身心。目前除了寒、暑假的課業輔導與信仰造就外,有幾位成員在平時就有關心幾位固定關懷的小朋友。學生教育營成立至今七個多月,靜宜大學中文系畢業的主內陳姊妹,蒙神恩召願意於今年九月正式服務於延平教會幫助白光勝夫婦。由參加過第一屆學生教育營第二梯次的台大外文三黃芯芯與台大電機三王永德回到台師團契響應發起此行列,台師團契於今年暑假正式前往花蓮馬遠教會服務。教育學院數學系鄭宗琳弟兄,志願任教於台東縣初鹿國中。在這短暫的時間裡,看到這群學生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與愛心,犧牲享受投身於山地教育的行列,真是鼓舞我們這一群學生。

      今年暑假,學生教育營分三梯次前往延平鄉桃源村服事。第一梯次從七月十六日~七月三十日止,由東海大學外文系二年級陳淑萍領隊;第二梯次從七月三十日~八月十三日止,由逢甲大學電子系二年級沈育誠領隊;第三梯次從八月十三日~八月二十七日止(含夏令營),由靜宜大學應化系三年級郭淑芬領隊。每梯次參加人數約二十三人。服務的對象有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生,為小班制能力分擔,必要時個別輔導。最主要是對老師和學生聖經信仰造就。在生活住宿方面,每位老師散居在教會信徒家中,藉著二星期的相處時間深入去瞭解、認同、接納與關心山地問題和現象。透過真實的生活體驗,對於我們深為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生命、信仰及人生觀,必定可以得到重新的調和和塑造。

      白光勝傳道,以信仰和教育來教導下一代,讓下一代認清他們的信仰、社會、歷史與文化,對他們的將來是多麼的重要。在白光勝傳道多年來的犧牲與奉獻,延平教會已成為地方上的重心(註二)。這是要付出多少的勇敢、智慧、信心與愛心。

 

不閉塞自己的心,讓我們大步向前

       台灣的教會遍布每一個角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需要,教會也該有不同的關心層面與不同的宣教方式。而今天的問題,應該是基督徒最關心的事。最憎惡的是今日的教會平日大門深鎖,只有主日崇拜才開其大門,無動於衷的行其「坐禮拜」。教會不敢面對政治的邪惡,凡是找宗教理由來自我辯護,推卸責任。教會喜歡且敢關其大門,在門內慶幸那不干教會的事、這不是傳福音的範圍。教會並不是躲在門縫裡,自滿、自足、自以為是;更不是自卑、自憐、自惜。教會該走在信仰的前端、時代的前方,指引著信徒走信仰的道路。今日福音所以不能廣傳的原因,其原因是肯作主工的人太少,每位傳道人都想走捷徑,而不去傳福音,只圖滿於現狀。當我們在反省宣教的命題時,是否以人民的生存當成自己的生命,作為自己的苦難去關懷他們。若是我們仍是關起福音的大門、教堂的前後門,享受自以為美的平安喜樂。這樣傳福音也只是在一群自稱是基督徒口中相互歌功頌德罷了。朋友,你是否會以身為一個基督徒而感覺心靈憂傷與悲憤!肯做事的基督徒有幾個?肯傳福音的基督徒有幾個?只要一位基督徒傳一位,那增長不是很快嗎?

 

編者按(註三):學生教育營是由一群大學生利用寒暑假長期在山地原住民鄉,為當地小朋友進行課業輔導,並親身體驗山地問題及現象。白光勝牧師是此教育營的贊助者,作者陳長宏是中興大學夜間部團契契友,為學生教育營貢獻不遺餘力。

 

以上......PO文者終於打完作者的原稿了,現在要寫「註」

註一:救援雛妓的正式立法於1995年8月11日三讀通過的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

註二:碧堂推測編者是王榮義牧師

註三:白光勝牧師已於1999年離開延平教會,現於布農文教基金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興長青團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