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芳苑牧師
前台灣神學院宗教學教授

經文:歌羅西書三:117

台灣的基督教宗派非常多元,有「教制基督教」(Institutional Christianity),「教派基督教」(Sectarian Christianity),「極端基督教」(Radical Christianity),與被稱為異端教團的「類似基督教」(Quasi Christianity)。前兩者是健全的基督教團體,咱長老教會類屬於第一種。後兩種就問題多多,難以與正統教團合作。按基督教(天主教除外)教團在台灣總數有一百多個以上,而且他們的「禮拜」方式也不盡相同。自從前世紀八○年代以後,來自國外的「靈恩教團」作風均影響長老教會的聚會及禮拜方式。諸如「禮拜」好像在作秀(show)的「敬拜讚美」風氣,以及韓國「祈禱山運動」之作風,從此使長老教會「禮拜」的“嚴肅性”與尊主為大的氣氛受到破壞。這點可能和那些不學無術、只知道模仿的長老教會年輕一代之傳教者有關,從而使此一長老教會優美的禮拜傳統喪失。為了要使大家明白何為長老教會的「禮拜」精神,咱用保羅寄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歌羅西書》(三:117)這段經文,來介紹「禮拜神學」。

一、經文的教訓

保羅教導歌羅西教會信徒,要以上面(天國的事為重。因為基督徒是與基督一同復活的人,所以要棄絕世上肉慾。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貪婪(如同偶像崇拜)等等。也要除掉忿怒、仇恨、惡毒、毀謗、及污穢的話。也就是說,基督徒是「新造的人」,所以言行舉止要有「新造的人」的樣式。而且不可有猶太人與希臘人之區分,割禮及受割禮之別,自由人與奴隸之階級差異。因為基督包容一切,基督徒是“上帝國大家庭”中之成員。接著,保羅關心信徒的日常生活與信仰生活。

 

()日常生活(三:1215

基督徒是上主的「選民」,也接受上主的大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表現出下列品格,如同穿衣服一樣。那就是:憐憫、慈愛、謙遜、溫柔、和忍耐的心。如果有糾紛,要互相寬容、寬恕,如同主寬恕咱一樣。而且在這些品德之上,更要有「愛心」(如同衣服穿上),因為「愛心」可以使咱互相結連成為一體(上帝國大家庭),因為咱的「受召」(為信徒),就是一體性的。所以要以「基督的和平」在心中做主,使團契與主合一。由此見之,基督徒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禮拜之行動」,一種為「光」為「鹽」的見證。

 

()信仰生活(三:1617

保羅在這兩節經文中雖然沒有言及「禮拜」儀式,卻指出基督徒的「禮拜精神」。基督徒時時刻刻都有「基督的道理」(信息)長駐在心中,也以各樣的智慧(基督教教育內容)互相教導。也要將生活當做「禮拜」,就是用「詩篇」、「聖歌」、「神的賦」(內心讚美)、互相「教導」與「勸勉」,來敬拜稱頌上主。無論做什麼,都要「奉主耶穌的聖名」而為,也要因著祂來感謝上主!這就是保羅以「信仰生活」等於「禮拜」(敬拜上主)之教導。基督徒仍然奉行「當守“安息日”為聖日」的誡命,只是基督徒的「禮拜」是主復活(七日頭一日)的「新安息日」。大家聚集在一起敬拜上主,經驗上帝國大家庭中的喜樂,是基督徒之一大樂事。

 

二、長老教會的禮拜

按「基督教」(新教)的「禮拜」傳統與「天主教」(舊教)是不同的。天主教的「禮拜」重視神父(祭司)的獻祭,所以叫做「彌撒」。基督教的「禮拜」注重福音內容,因此牧師(如同先知)的「講道」成為禮拜主體。所以說,天主教的「禮拜」凸顯「祭司性」(Priesthood),基督教的「禮拜」凸顯「先知性」(Prophethood)。可惜基督教的宗派太多,因此「禮拜」的「先知性」已經被“狂熱的詩歌”與所謂的“靈恩”所取代,因此變不倫不類,連上主看了也會搖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了維護教制,其信仰與教制委員會特別出版:《教會的禮拜與聖禮典》手冊,來指導牧者與長執。並在正統信仰範圍內,維護「禮拜」之精神。

 

()手冊內容

將「禮拜」規範八大項目,再加上附錄:宣召、各種的祈禱、祝禱、信仰告白。

1.主日禮拜:列有五種禮拜順序,特別包含兒童禮拜及其他禮拜。

2.聖禮典:「洗禮」(有成人、小兒、堅信禮)與「聖餐」。

3.設立禮拜:「封牧」與各種聖工之「授職」(牧師續任、機構牧師、教師、傳道師、宣道師、教育士、長老、執事、教會相關首長、海外宣教師)。

4.教會節期禮拜:聖誕節音樂禮拜、受難週禮拜、復活節音樂禮拜、聖神降臨節禮拜。

5.喜事的禮拜:「訂婚」與「結婚」禮拜。

6.感恩禮拜:兒童滿月、週歲、生日、入厝、開業、壯行(入伍、移民、留學)、感恩節、新春稱謝等禮拜。

7.喪事禮拜:入木、火化、告別式、埋葬、兒童葬式、追思、及省墓等禮拜。

8.特殊禮拜:傳教師退休、聖別(除偶像)、開設教會、禮拜堂定礎、獻堂式、及設教紀念等禮拜。


由此可見,長老教會是以「禮拜」為信仰生活的中心。而且禮拜氣氛嚴肅,以尊主為大領受福音,感謝上主重新立志,為光為鹽的心情做禮拜。

 

()主日禮拜順序之意義

  長老教會所設計者其內容凸顯重要的禮拜神學,茲分析於下:

1.等待上主的教導:

內容有:奏樂(預備做禮拜)、宣召(喚醒心靈)、吟詩(讚美上主)、祈禱與主禱文(感恩與期望)、啟應文(信心之回應及吟499首頌讚)、祈禱(認罪與代禱)。

 

2.恭受上主的啟示(話語):

內容有:讀聖經(新約與舊約)、讚美(聖歌隊用詩歌引導禮拜)、講道(宣講上主福音)、祈禱(講道的牧者用祈禱回應主的教導)、吟詩(信徒的感恩回應)。

 

3.應答上主的大愛:

內容有:奉獻(用金錢表達感謝主恩)、報告(分享教會消息、事工分配、見證之分享)、頌榮(讚美稱謝主恩)、祝禱(奉三位一體上主聖名祝福全體兄弟姊妹)。「阿們頌」之後默禱,並從此獲得力量,投入社會生活(或重新受差遣做基督徒)。

 

()長老教會的詩歌

傳統上,「禮拜」一定要吟唱詩歌。而詩歌之中,唯有《聖詩》(Hymn)只有在「禮拜」中使用。目前仍通行所使用的《聖詩》是經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詩委員會」所編訂,總共有523首詩,及40篇的啟應文。就《聖詩》的內容見之,其編排相當具備神學的內容:「詩篇」(150首用《詩篇》所做的詩),「三位一體上帝」(5155首),「聖父上帝」(5676首),「聖子上帝」(77153首),「聖神上帝」(154161首),「教會」(162237首),「基督徒生活」(238259首),「合時」(260383首),「兒童」(384425首),「其他」(427451首),「福音詩歌」(452491首),「頌榮與應答」(492523首)。至於「青年詩歌」(或其他福音詩歌),則用在一般聚會之上,如:青年會、長青會、婦人會、主日學、奮興會等等。昔日連「主日學」也有「聖詩」之編訂,現在因受「北京語化」之影響已經停版。

 

結語:
 

認識長老教會的禮拜精神十分重要,因為「禮拜」出於敬拜上主,聆聽福音真理之熱情。所以講究嚴肅、不作秀,一切均將榮耀歸於上主。這點也是咱的教會將「禮拜」與慶典時的「餘興節目」分開的主要原因。

 


上述文章修改自:台灣網路教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興長青團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