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敏(美國哲吾大學哲學博士,台南神學院舊約教授)

有一天一位主日學學生問老師說,每當祈禱完,總要說一句「阿們」1,到底阿們是甚麼意思?老師不加思索地就回答,說:阿們就是「完了」的意思。照樣每當我們參加禮拜,最後的節目就由牧師祝禱,好多人迫不及待地等牧師祝禱最後的「阿們」就很快地離開教會,趕回家恢復日常工作,從來不思考,或過問「祝禱」的用意?祝禱是甚麼?只是宣告禮拜結束嗎?週間我行我素過著與主日禮拜毫無關係墮落的生活!

本文初探舊約祭司的祝禱文為主並點出它對今日信徒生活的意義。G. Henton Davies在聖經字典「舊約中的禮拜」2 一文中有關禮拜內容和其中的祝禱作如下的說明:
正如在全地其他的聖所在耶羅撒冷參加禮拜的人來討好上帝,他們帶十分之一,初熟的果實和他們獻祭的禮物;音樂,獨唱,讚美詩,呼喊,跳舞,使用一切的樂器遊行;帶香,指環,珠寶,以各種賜平安和保證的神諭等形式頒佈的初步的講道;宣誦祭壇和古以色列,其族長,英雄,聖人,軍人等神聖的故事;懇求,祈禱,誓約,守更,應允,宣讀信條以及告白;神聖的愛餐和潔淨身體,祭壇的火出自波阿士和雅金的照明,在記下上帝的名(出廿24)充滿祂的聖潔,臨在和祂賜福那些尋求祂的人的所在,人山人海。在以色列人敬拜中也有安靜(詩四4;四六10;七六8〔比較八三1上帝的安靜〕)。也有回顧和記憶的職事,使人在困境中記得上帝和祂一切的恩典以及從前祂大能的作為,可藉以找到靈性上的復興。如此以色列在上帝面前朝見祂,吃,喝,快樂。詩人藉著欣慕終生要住在上主的茨簡要地定義禮拜的性質和目的:

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詩廿七4)

也許這是拉開隔約櫃的幔而展現它的美,同時也必然是頒佈聖所的神諭藉以回答所求問的事。在這脈中即時獻上感謝祭,因為上帝親身說:

「你們當尋求我的面,」

那時我一心向你說

「耶和華阿,你的面我正要尋求」(廿七8)

從這段很長的引文我們可以看出祝禱在以色列人多彩多姿內容豐富的禮拜中所佔的地位。

一、祭司的祝禱文

  這篇祝禱文出現在記述拿細耳人民數記的第六章末了,和第五章所記述咒詛的話(23節)形成對照。民六23把24-26上主的賜福放在以亞倫和他的子為代表之祭司的嘴。就民數記五章整體而言,成功地凸顯祭司在社群的角色,藉著他們的特權和義務保護百姓的純潔,並且帶來上帝的賜福和幸福給百姓,3祭司有祝禱的義務(申廿一5),並也有如大衛(撒下六18)所羅門(王上八14,55)也可祝福百姓。他們或祭司在聖所為參加禮拜的人祝禱(撒下六18;利九22),到底何時開始無法確定。4為方便大家了解現在漢譯為:願上主賜福你,且保護你。願上主使祂的面光照你,且施恩給你。願上主舉起祂的面看你,且賜你平安。

漢譯文各行的長度幾乎差不多,但原文從第2行起各增加2字,形成3,5和7字,越來越長的格式。每行都用兩個祈願式行文,各有1個主語都用Yahweh。第2個祈願式不是重複乃是第1個祈願式的結果,這3個主語一再申述表達上主是賜福的主體,以祭司為媒介這在27節表達得相當清楚:祭司要把上主的名放在以色列人身上,我,我要賜福他們。受賜福的人都用第2人稱單數陽性的詞尾加詞表達出來,指的既是集體的以色列也是每個人。5

  23節賦與亞倫和他的子祝福百姓的特權,這種被擄後的規定和申命記十8;廿一5所載利未人祝福百姓不一樣,更早如前所述王也可祝禱。6

  24.「願上主賜福你」就是賜與六畜興旺五穀果實豐收以及凡事都成功。「保護你」上主所賜一切都守得住。任何侵擾,例如旱災,或外來的侵略,上主必保護這一切,不致祂所賜福的百姓受害。7

  拉比拿單說:上主賜你財富,保護你的健康。拉比以撒說:上主保護你脫離歹性(歹的心思意念)cf箴三26。另外有人解釋:上主保護你,免受別人管轄,詩篇廿一6,4, 5, 7a, 8a。8 主賜福後就幫助保護他不致損失和受害。

  25.「上主使祂面的光照你」詩卅一16[17],但九17;詩八3, 7, 19[4, 8, 20];百十九135;六七1.詩四6;四四3;八九15,面的光是內心歡喜之記號,面轉向某人就是指對他好感,兩人報告拉比約翰說:拉比亞巴戶撿到寶貝,他就問他們說:為何這樣說?因為他的臉發光。箴言十六15a「王的臉光」和15b「王的恩典」平行,和14a「王的震怒」對立。這種用人的善意比喻上主的表達法也許是在人不相信人事實上看見上帝的面(出卅三20等)是危險又有致死之可能性之後才產生的。這用語和出卅四2上主使摩西的面上發光如火的榮光無關。「且施恩給你」常在詩篇出現,。


  26.願上主舉他的面看你,「看你」原文是「向你」或「對你」,同樣一句用人為主語時意思就不大一樣(撒下二22;伯廿二20;王下九32),最接近的平行文是詩四6[7];卅三 18;卅四15 [16] 「上主向行惡的人變臉」),亞述人用「舉目」來表達看顧。當上主對受造物掩面時,他們就遭映(詩卅7[8];百四 29;四四24 [25]),9當祂舉面看他們時,他們的幸福就得以保障,反義的用詞就是面掉(拉)下來(創四5f;耶三12「我不拉下我的 [變]面」,和合本作「怒目」)

  「又賜你平安不只有消極脫離一切災難痛苦「平安」無事的意思(cp,伯廿一9;利廿六6)10這字語意學的領域很廣,有完整,絕對的幸福的意思,包括上主在地上所造,所施一切的好物,一切的成就 11,也許咱的母語「好勢」最接近s?獽的涵義。

  有些猶太人的釋義家看本節為建設彌賽亞王國的祈禱(賽九7),上帝的面光(25節)為Shechinah(上主的臨在,化身為天使)。12

  27.上主一再在祝禱中出現三次,用意在於保證祂善待施恩的作為與民永在,在這裡說:「他們(亞倫和他的子)將我的名放在以色列人身上,且我要賜福他們」,祭司及時宣佈使他的名的力臨在於百姓身上。宣佈以色列身上有上主的名表示賜福的效力所及,也表示百姓屬於上主。13


二、舊約學界和拉比的觀點
14

  祭司的祝禱簡短優美表達以色列所有一切都來自上主,祂保護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災害,保護祂為他們的幸福而賜他們的一切。亞倫在利未記九22祝福百姓,有可能這篇祝禱文原來放在這裡。這篇祝禱文影響詩六七也可能影響詩四7雖然這一點無法確定,這篇祝禱文可能發源於被擄前,詩篇引用它,使用於受擄前的聖殿。

  如祭司的祝禱此類的儀文的詩,以第二人稱,單數之人稱代名詞稱全民,很可能是約西亞宗教改革時期自然的產品,在耶路撒冷集中禮拜,必然會強化全民的一體性以及和上主連結一體的意識。當然有人會以為這篇祝禱為期較早,可是所引證的積極理由無法令人接受。有些學者因為他古色簡短而指向摩西時代,或為它影響詩篇而指向大衛時代。

  有關後世使用祝禱文的例,使西拉智訓五十20-24提供一則

 20.西門乃由祭壇下來,舉起雙手來為以色列會眾祝福,他口中說著祝福話,又因耶和華的名增加自己的榮耀。……

 23.願主把智慧之心賜與你。願你們彼此和睦。

 24.願主與西門結憐憫的盟約。願主照著他向

  非尼哈所立的約對待他。願他的子孫永世不絕。

  願他的後裔在世生存與天同久。

密示拿提供不少的消息:在耶路撒冷每早晨的獻祭和祝禱連在一起,直稱上主的名不用亞羅乃取代。在會堂的禮拜也常用它,不限於早晨的禮拜,但用其他的名稱取代上主。


三、今日的祝禱

  以色列人以以色列的上帝為禮拜的中心。上主肇始獻祭(利十七11)和以色列禮拜的體系。祂施恩也顯榮光。熱愛上帝是以色列人禮拜的主體。以色列人作禮拜不只藉以給列邦作榜樣,不只從中可獲得賜福或幸福,也可以榮光上帝。以色列的禮拜以搭帳棚在以色列的上帝臨在於祭儀為中心。這種臨在的核心就是上帝的「我就是」這句話,是自我宣信的一句話,「我就是上主」。無疑的這句話是聖經,啟示以及以色列的信仰核心在其禮拜中摘述無餘。順此,求叫上主的名,或奉祂的名祝福是禮拜至高無上的作為。可是「求叫這名」不等於祈禱和祈願。這片語的意思是「奉主的名求叫」就是對這名本身講話。照樣在祝禱中把上主的名放在以色列身上(民六27)。15以色列人認為這是祝禱有效的方法,它表示以色列百姓屬於上主,祂要賜他們興旺。16

  上帝召呼人來禮拜,照樣祂也差遣他們出去。正如內有活動的聚會,散會也有活動,就是把教會的異象,向外導向世界,不是內向與上主交陪而已。初代教會的祝禱結束禮拜,在歷史的進展中在禮拜散會增加些項目,仍然是禮拜中最短的部份。傳統上散會的形式有祝禱,散會之詩,散會的話。17

  祭司的祝禱是教會禱禱的起源,在禱禱中傳達上帝的名,因此把祂臨在的祝福帶給百姓(民六22-27),和亞倫之祝禱平行的就是使徒的祝禱(林後十三14,注意12節「聖潔的親嘴」),主要的差異在於增加父,子和聖神。18


結論

  祭司(牧師)聚集會眾通過禮拜的儀式親近聖潔的上帝,領受祂的話,守護百姓的純潔,散會前使會眾肩負上主的名領受上主的賜福,是此時此地的賜福,進入天父的世界,不僅入污泥而不染,還要把在禮中所領受的信息帶入世界,拼命促其實現!



  作禮拜怎能忽略牧師的祝禱呢?!


附註:

1. 「阿們」一詞為感嘆詞「誠然」、「的確」的意思,由聽見起誓、祝福、咒詛、祈禱、或頌榮的人確認他們隨時隨地要承受∕承擔剛聽過所述一切的後果,"Amen"IDB 1. 105.

2."Worship in the OT," IDB 4. 881.

3.Philip J. Budd, Numbers;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5.(Waco: Words Books Publisher, 1984), p.77,此後略寫為WBC.

4.Martin Noth, Numbers, A Cammentary. Old Testament Library(Philadelphia:The Westminster Press, 1968), pp.57f,此後略寫為OTL.

5.OTL. p.58.

6.George Buchanan Gray,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Numbers.1CC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03), p.22,此後略寫為ICC.

7.ICC, pp.72f.

8.ICC, p.73.

9.ICC, p.73.

10.ICC, p.23.

11.TL, p.59.

12.ICC, p.23f.

13.ICC, p.74, WBC. p.76.

14.根據ICC, pp.71f.

15.IDB 4, p.883.

16.WBC, p.76.

17.Robert E. Webber, Worship Old And New; A Biblical, Historical, AndPractical Introduction, Revised Editi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ablishing House, 1994), p.191,此後略寫為WON.

18.WON, pp.191f.

引自神學與教會 Vol.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興長青團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