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今天(8/14)我們教會野外禮拜去了我們家沒有參加,就到了附近的板橋長老教會禮拜。這主日洪英俊牧師的講道內容是在推行板橋教會設教130 週年的系列活動,這個活動裡發行一個小冊子,兩大部分是福音護照以及幸福支票。是這樣說的:取得該地護照是表示你在這個區域有通行證,是合法並且是受到當地政府組織的保護;而支票不是空頭支票,是可以兌現的。這上帝國、教會的護照,是受到上帝保護;而這支票是上帝兌現,兌現真實的生命。

紀念活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傳福音。這護照裡有16站,就是16個活動,大家參與在這130週年紀念活動,就是這聖經所寫「傳chiah-ê好事ê 福音ê,in ê腳步súi到怎樣!」我們把這個信仰繼續傳下去,後代的人也會懷想並且繼續佇「傳chiah-ê好事ê福音ê,in ê腳步súi到怎樣!」

牧師說,用這樣的類比、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能夠使人比較容易了解基督的信仰。對於一些人,或許講述福音本身太難了,因此先把人帶到教會來,並且陪你所帶來的人一起來,這樣把人留在教會裡的機會就大很多。

這樣的做法,我認為可以用「聖經作為象徵的詮釋」做為背後的神學觀。另外我想起宋泉盛牧師曾經在著作批評過聖詩裡,像是"耶路撒冷黃金城"的詩歌:

耶路撒冷黃金城,流奶與蜜樂境,
每當遙想這福地,心靈欣然歌詠;
將來城中的歡樂,我真不能猜測;
何等榮耀與輝煌,福分無限無量。

「到過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耶路撒冷不是「黃金城」,而是用泥土、水泥蓋成的房屋,街道熙熙攘攘,人畜擁擠、噪音喧天,各種味道沁入心脾的城市。耶路撒冷近幾十年來也是烽火不斷,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兵戎相見、必爭之地。...實在嗎?虛幻嗎?在基督信仰裡「耶路撒冷黃金城」是虛幻的。但在天上是實在的。這是宗教很弔詭的地方:在現世愈不可能存在的東西,在來生變成愈實在的東西。」「這種宗教信仰是從宗教幻想來...這個珠光寶氣的基督教世界跟佛教的極樂世界不相上下!這是宗教信仰的天上心靈世界,也是非常物質的地上世界!」宋牧師認為耶穌的上帝國不是這樣,耶穌的上帝國是有盼望的上帝國,能使人重新產生力量,將明天帶入今天。

而兩年前我大四時,有次在學校裡遇到十圓,聊到描述天堂裡金碧輝煌的歌詞,十圓大致上是這樣說的:「我們只能以所能想像到的去傳達那樣的美好,那是所知道的最美好的描述,對於天堂的認知」。若以十圓的觀點解釋「耶路撒冷黃金城」,是詩人「竭盡所能的形容、象徵所有美好」,那麼就降低與宋牧師所說「耶穌的上帝國」產生衝突。

最近讀到李喬《我的宗教體會》,他也有著這樣的看法。(再次深深覺得十圓真是很有洞見以及思想,李喬快六十歲時才有這樣的領悟,而十圓不過年長我們幾歲)

李喬這樣寫:

9.護法

一九八四、一九九四年,我兩次赴美巡迴演詰。第二次由「台灣護法」林衡哲醫師帶領。一個禮拜天,參加舊金山宋泉盛牧師牧會教堂的禮拜儀式。「餘興」是我的簡單演講,我講完了是座談會,談的當然是「台灣事」。
可是那天出現脫線演出:一位自稱心理學教授首先發言:「今天要向宋牧師挑戰。我認為:世界上,沒有神.你怎麼說?請反駁我!」

宋牧師一愣,然後苦笑。宋牧師首創「故事神學」,把黃彰輝牧師創導的「實況神學」更落實了。然而,對於不信的「猶太人」,耶律米先知是詛咒哀傷,現代耶律米卻只能苦笑。
我悄聲向宋牧師說:讓我來跟他「拗」(客語:言語相駁辯)。宋默許。
於是我跟來者槓上。我的「辯辭」大意如下:

這位教授專攻心理學,心理學算是人文科學中比較傾向自然科學的一支學問。所以閣下一定相信科學吧!(他點頭)好,那就從科學來說信仰(他笑了)。科學建立在三個論據基礎上‥
‥‥可是,今天科學上並未完全解決。牛頓以前的物理學‥‥‥愛因斯坦相對論出現‥‥‥量子力學之後的存在界─以「世界」指述太不科學了!你知道的,有科學家說:量子力學之後的存在界特徵是:一、非邏輯的;二、非科學的‥‥‥

教授大人一臉困惑,他是被我唬住了。我說到重點:「那位科學家的說法,並不科學。應該是:現在的邏輯圖形不能說明。其次,迄今的科學進程,還未能把存在界解釋清楚。科學.應該是永遼進行中的思考模式‥‥如果‥;」

「好了,Stop!」教授說:「你這樣纏,算了!我們來談─你們的聖經!」
宋牧師走前來想說什麼,我以眼神「求他」:再給我一點時間「玩」。

「要談聖經的什麼?」
「聖經‥‥經不起檢驗啊!」

「你怎麼檢驗?」我笑笑說:「你一定開不了口。好,來談好玩的。聖經,是上帝的話,歷代先知聽到記下來的。先知是不是上帝,是不是完全掌握到上帝的意旨?不知。」
「那不結了嗎?所以‥‥」
「請問:上帝的道理,除此之外.如何傳下去?」
「所以不可信啊!」
「好。我們舉例來說:祝賀新婚,我說:『五世其昌』,你會反駁嗎?對考上大學的青年,祝他『鵬程萬里』,你會覺得好笑嗎?看到年輕人,你想到『旭日東昇』;老人蹭蹬而行,你腦海浮現『日薄西山』的image。很自然吧?」

 

10.符號

我不容他打岔,把今天的重點交代出來:基督神學很深奧,但不難理解:人是受造的;人在受造之初的因,使人帶有罪性在世間。人認罪改過,因而獲得自由  應該是「半自由」。就這樣。因為抽象難以掌握,所以必須具體化、故事化,於是形成「創世紀」的圖像。

聖經是先知們,在聖靈感召或直接接觸上帝(這部分不能查證,所以不能證有無,但有領悟是當然的。其實這不重要,有感受領悟就可以)時,以「當下當時」(這個很重要)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歷史經驗,把「創生存在的過程」描述出來,形容出來。

所以,整部聖經是一個龐大的「符號」。我們面對、閱讀的是「符號」,不是那不可知的「事情」(因為人有限,這是基督學重點之一),我們是經由符號去追求「真實」。

比較嚴整的說法是:聖經是一個象徵,整部聖經是一部「象徵結構」。

以下簡要說明象徵、象徵性、象徵桔構的意涵。

結語是:象徵的事物是符號,不能用以直指那被符號化的事物本身。在兩者之間做對照表是行不通的。創世記、基督降生,焚而不毀的荊棘、出埃及、羅德妻化鹽柱都應該這樣看待。

順便補述一事:讀了幾部佛經,某天讀到《阿彌陀經》,想像那「常寂光土」,金銀財寶琉璃世界。我猛然「醒悟」:所謂八萬四千藏經,不過是佛教心理的「形容詞」而已。

記得兩年半後,深夜醒於書桌前,桌上放著《霍金宇宙新論》(Stephen Hawking's Universe)─自從讀了霍金博士的《時間簡史》、《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之後,我成了太空物理迷。我盯著這部說難不難、充滿想像趣味的「硬書」, 腦海條地浮出一念頭:科學的原理和定理,也是對宇宙存在的複雜「形容詞」而已。

宗教如果是四兩,科學也不過四兩,合起是八兩半斤;還有半斤八兩仍是未知的存在。

因為有這段心理歷程,才曾在宗教大師前演出一場唐突鬧劇。

聖經承載來自上帝的真理。但是,聖經這部「書寫」,不能說不可挑剔、不必深究。單看各漢譯本就有不同。就與我個人能調的日文「聖書」比較,雙方差異不小。

「聖經本」是可以比較討論、甚至質疑的。我的看法是:正因為有些「空隙」,後來者只要更堅信,學殖更富,或更蒙恩(箴言一章七節)更有智慧,就可以與前賢並肩,甚而超越也不是不可能。

我這樣子「護法」,牧者大概只能苦笑吧。

深夜自問:我是基督徒嗎?我有信心,我是。是基督教徒嗎?我逡巡,不敢抬頭。基督徒堅信基督 神學幾個要點,這個不雖,但路茫茫難前行;教徒,就有人領路指點,比較好走,但繁多的禮儀程序頗為「煩人」。利害我知道。我野性難馴,希望能慢慢「規矩」 起來。─摘錄自李喬《我的宗教體會》

 

以下是板橋長老教會130週年福音護照的部分內容

cover1.jpg

 
01.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26.jpg

00.jpg

08.jpg

10.jpg

14.jpg

15.jpg

16.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cover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興長青團契 的頭像
    中興長青團契

    中興長青團契 NCHUCSF

    中興長青團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